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董莉君回答关于未来罗欣药业的相关问题
21-10-20 09:02

董莉君回答关于未来罗欣药业的相关问题

董莉君回答关于未来罗欣药业的相关问题

15年光阴,在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时空中,代表着15次春夏秋冬的轮回。从进入阿斯利康,到率领消化团队和基层市场团队开疆拓土,再到面对本土医药企业进入转型升级机遇期,主动离开跨国药企加入罗欣药业担任首席运营官,董莉君过去15年的职业经历,以及现在所做的选择,正是中国医药产业生态变革的一个缩影。

Q:美国FDA前不久批准了罗欣药业5款仿制药上市,中国本土高品质药品得到成熟欧美市场认可,这对于罗欣药业和中国医药产业意味着什么?

董莉君:自2015年药审改革以来,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和创新进程持续提速,中国仿制药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充分说明中国企业也同样具备生产高端品质药物的产业化、国际化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医药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左沙丁胺醇吸入溶液等5款仿制药产品,都是呼吸领域的吸入制剂,技术难度大,仿制难度高,产品获批充分展现了罗欣药业在呼吸疾病领域的领先地位。多年来,罗欣药业围绕“创仿同步”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创新力,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呼吸疾病和消化疾病两大核心领域构建了竞争优势,面对高质量发展创新机遇,罗欣药业正在积极围绕核心领域,向品牌创新药企业加速升级。

Q: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让中国医药产业迈入新发展时期。目前,国内医药产业生态变革和罗欣药业创新升级处于怎样的阶段?

董莉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医药产业市场生态的变化非常直观,五年前仿制药的市场占比能够超过80%,现在大概下降到60%,国家带量采购加速仿制药市场洗牌,医保“腾龙换鸟”让创新药得到了更多支付端支持。虽然部分创新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审评审批大幅提速已经让企业感受到了监管改革的决心。

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罗欣药业在刘振腾董事长带领下,率先走上从普通仿制药到高端仿制药,从高端仿制药向创新药的升级发展道路,这不仅是观念转变,更是战略转型,同时也需要与创新相匹配的企业体制机制调整,这是一个螺旋式整体提升的过程。

Q:“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本土医药企业选择创新升级,面对跨国药企的竞争,如何寻找在细分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董莉君:跨国药企推广的大部分都是创新药,以及一部分是专利过期的原研进口药。行业内部来看,跨国企业以创新药为市场驱动力,因此在“高举高打”的品牌药营销和商业化路径选择上,基因和本土医药企业会有一些差异。

不过,随着本土医药企业快速成长,这种差异正在缩小。很多本土医药企业也在走品牌药营销道路,商业化选择也是殊途同归,结合企业自身的基础和优势,想要在细分领域“弯道超车”一定是存在机会的;而且本土企业决策快、转型快,不怕犯错,具备非常好的试错纠错能力,这种情况下的市场优势就会特别明显。

Q: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替戈拉生即将迎来商业化。作为最受关注的1类创新药产品,我们如何梳理前台、中台、后台的商业化体系?

董莉君:创新药商业化首先必须在创新机制方面进行精准把握,以替戈拉生为例,酸相关性疾病已经有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无论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是夜间的酸突破,传统药物依然存在临床缺陷,P-CAB的临床价值点就在这里,这就能够引发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去产品商业化传统的“人盯人”战术也不再绝对适用,虽然面对面的专业化医学推广服务依然很重要,但线上线下全面打通的数字化运营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此外,作为创新药,医保支付非常重要,团队需要加大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互动,尽最大努力改善药物的经济负担,进一步提升药物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