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工艺美术巡回展览《中国传统十字挑花艺术展》暨暨中国传统十字挑花艺术研讨会,在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的支持与推进下,以众多传统与现代交互的作品展览形式,在阳光灿烂的舞台美术码头展览大厅、2000多平方的上海舞台美术学会演艺影视空间拉开了红幕。
中国传统十字挑花展在上海舞台美术协会基地2000平方的演艺影视空间内展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十字挑花艺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丛文先生曾在五十年代工艺美术刊物上用大篇幅介绍十字挑花,称中国民族十字挑花手工艺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其图案造型充满 永久青春生命力。其最具鲜活生命力的是它因特殊的工艺特色导致的创造性造型装饰艺术 表现形式和十字桃花中所蕴含的文化。这是非常唯美的中国手工艺装饰艺术,可以当之无 愧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实物展品与多媒体影像在空间中展示中国传统十字挑花不同地域的特色视觉。
为什么通过艺术展来吸引当代人群关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次展示的“中国传统十字挑花艺术”抛出、讨论与延展的课题。展览把年轻的舞台美术家们的艺术创意与古老的传统文化结合了起来,这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活化的力量所在。本次展览以传统工艺的时尚为主题,在展示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同时,以它的视觉及故事为灵感源,向年轻的舞台美术者们发起创意造型的征集,历时一年半,共收集了到来自各舞台美术领域的时尚创意造型近百件,一件件上百年传统老刺绣头巾或裙面,被舞美设计者在造型上赋予了丰富的想象,装置在模特架上,变成了一尊尊当代时尚的软雕塑。
展示中国传统十字挑花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包含与装置艺术、地景艺术、现代波普艺术等的结合。
策展人、上海舞台美术学会视觉传达委员会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说道:“我们享受着前人伟大的视觉财富,有责任把这些无法比拟的工艺美传承下去,使其进入我们时尚活跃的当代审美。通过艺术的方式来保护和活化中华美丽的传统文化,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当你看到这些积淀了千百年的文化瑰宝,因一个当代的时尚艺术造型而从人们遥远的记忆中被渲染渐浓,进入时代文明和你的年轻的视线时,你会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展台上陈列了几百幅来自中国各地的传统十字挑花绣作品,近距离展示了中国现现存的地域的特色挑花绣片,如黄梅挑花、隆回花瑶挑花、望江挑花、溆浦花瑶挑花、罗泾十字挑花、兴化青布挑花等等。在春秋战国之时已萌芽的中国传统十字桃花,仍体现了浓厚的吴楚文化特色,影响当代的十字挑花文化。元代,黄道婆纺织技术“广传于大江南北”,一时间棉纺织业盛起,民间家家户户学会纺织手艺,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十字挑花文化的历史进展。这个来自民间传统手工,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挑花纹样美妙绝伦,有欣赏、收藏、研究价值。
?展览中呈现的众多年轻舞台美术工作者的创作,以中国传统十字挑花元素为灵感与素材的当代舞台造型。
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主办的此次展览,不仅是基于展示大量的“中国不同区域特色的十字挑花绣”非遗作品,也是希望以近距离的实物展示激发对年轻人十字挑花形、色、质的喜爱,引发应用研究、当代转换的创意设计、传统及新媒体的展示传播方式,在国际时尚艺术领域和生活方式中激荡起人们对其的重视与高度认知,从而保护和在发展中传承这些美丽优秀的艺术瑰宝。展示物与自然、表现人与情、传播故事美,其具有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实用价值。展览与研讨强调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要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要实践真正意义上的“推陈出新”。展览研讨中国传统十字挑花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探讨其经济与实用性,更挖掘其在民间的文化、艺术、精神寄存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以及其“历史活化石”的当代价值。此次展览的随展研讨,各位舞台美术专家学者们都献计献策,怎样以当代舞台艺术的创新形式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被提上热议。展研由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牵头,在线上线下召集专家进行时尚艺术应用中国传统十字挑花绣艺术的研讨,邀请国际国内的展馆项目负责人、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学者、民间收藏者和院校相关工艺美术专业,集合进行小范围研讨,整合该领域专业与行业资源,建设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石世昌秘书长表示,这样的展览加研讨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行为。此次展览采用了传统展示+舞台新媒体交互展示的形式结合,在上海舞台美术学会演艺空间、上海舞美码头以创新的呈现手段展示中国十字挑花的内涵。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展览名称: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传统十字挑花艺术展》
主办方: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舞台美术学会、数字演艺集成创新国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
展览地址:上海舞台美术学会演艺影视空间,上海舞台美术码头展览大厅
展览时间:2022年3月11日—2022年3月20日
预展及研讨: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10日